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运营推广
网站优化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时间:2025-04-05 04:34:36编辑:捉摸不定网浏览(97)
环渤海四港锚地待装船舶分别为:秦皇岛港锚地下锚船舶为112艘,秦皇岛港较上周锚地下锚船舶增加6艘,增幅为6.25%。
摆脱煤炭依赖症由6家省属煤炭企业组成的山东能源集团,当初还是典型的一煤独大,2010年煤与非煤的营业收入比为46:54,利润比却为97:3,非煤产业盈利项目少、盈利水平低。发展以煤炭、矿石、木材等大宗物资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形成年煤炭配送运营亿吨能力。
淄矿控股建设的鲁中煤炭交易中心,完成订货量1763万吨,新矿国泰租赁公司资本实力跃升为国内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第三位。去年,其物流贸易收入达528亿元,占集团总收入的三成多,显示了产业布局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成效。为此,山东能源集团南下北上、东征西进,围绕能源、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煤化工四大产业板块,实施战略调整。风电、火电、光伏发电、煤层气、页岩气以煤起家的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能源产业上全线出击。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山东能源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2700亿元,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再翻一番。
装备制造产业渐露锋芒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渐露锋芒,新矿山能机械目前已建成全国唯一的矿山设备再制造基地,淄矿新华医疗加大了产品研发和产业并购力度,全力打造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基地。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利用现有光伏、风电产品价格低迷时期,收购、整合资金链断裂、装备性能好、人员技术优秀的生产厂家,快速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2010年底,随着二期100万吨PVC生产装置的投产,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豪情绘蓝图,号角催征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远景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完成投资2000亿元,实现煤炭产能2亿吨,销售收入2000亿元,并跻身世界500强。十一五期间集团建立了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与地方联合共建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除了融资创新,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成绩斐然,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开发煤化工前沿技术完成科技成果178项、拥有有效专利34项。
依托韩城、黄陵配焦煤煤种优势,走特色资源深加工路线,建设了韩城、黄陵各500万吨焦化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销售收入由91亿元增长到515亿元,五年增长了466%。
已建成投产130MW煤矸石热电厂,年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实现收入2亿多元,不仅消化煤矸石、煤泥、中煤超过80万吨,而且减少排矸支出3000多万元。积极推广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启动了蒲城68万吨DMTO和彬长60万吨DMTP等2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华炜向记者介绍说。集团所属的北元化工公司作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依托榆林地区丰富的电石、原盐资源优势和园区基础设施的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企业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近年来,陕煤化集团在所属的黄陵矿业公司矿区投资100多亿元,进一步延伸了煤炭产业链条,增加了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前不久,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煤炭资产的唯一上市平台,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从物产丰饶的关中沃土到陕北黄土高原,陕煤化集团始终肩负着保护驻地环境、造福三秦百姓的社会责任。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陕煤化集团完成煤炭产量1.02亿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09亿元,资产总额增加到1940亿元,利税总额248亿元。此外,伴随着陕煤股份的上市,陕煤化集团近年来累计融资将达到千亿元,为跻身世界500强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2011年,陕煤化集团再次新增了225亿吨煤炭资源储备,取得了小保当一号、二号、榆阳矿区曹家滩等约225亿吨煤炭资源的开发权,规划拟建的王峰、西卓、山阳等14对矿井,全部进入了国家规划项目,为十二五、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老矿井中具备资源条件的矿井实施了产业升级改造,使采煤机械化水平提高到96%以上。
十一五期间,陕煤化集团创造了与央企合作的三峡模式:引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180亿元,合作建设蒲城180万吨甲醇及下游产品深加工大型清洁能源化工项目。它意味着集团的发展路径不是单一的纵向发展,而是多元的纵横关联。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这是陕煤化集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后制定的发展战略。值得一提的,集团公司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工建设阿根廷火地岛80万吨天然气制尿素项目和吉尔吉斯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炼油项目,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充分发挥了煤化工产业在集团各版块中的主导作用。煤炭生产结构和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已经开展的这些项目以其耗能较低、热能利用率高、节水效果明显、环境指标优良、经济效益可观等优势为煤炭深加工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对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陕煤化集团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广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了陕煤化集团相对固定的融资通道和基本成熟的融资模式,破解了企业融资瓶颈。可以说:能否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千亿元资金,将决定陕煤化集团以后的成败。
十一五以来,陕煤化集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范围进步拓宽,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延长了产业链,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也是全国唯一利用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余热尾气发电的电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陕西省首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立足于煤炭开发这一基础产业,集团先后开工建设了红柳林、张家峁、黄陵二号胡家河等一批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第二步棋是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利税总额由年12.6亿元增长到178亿元,五年增长了1313%。还通过重组民营企业,创造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联营的北元模式,引领民间资本向国家倡导的产业方向投入,使北元化工公司、神木天元化工公司、神木富油化工科技公司等一批煤化工企业迅速壮大并发挥效益。企业上市的基础,是其母公司优良的业绩和超越前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煤化工方面,围绕原有化工企业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集团先后实施了陕化工艺系统技改、陕焦70万吨焦化、渭化11万吨醋酐联产醋酸等7个项目。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循环经济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佳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第一步棋是通过资本市场运作,积极开拓债务性直接融资渠道。
在矿井安全治理、煤制烯烃、粉煤催化干馏、煤焦油综合利用等数项科研成果。其中彬长大佛寺建成了目前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年发电能力8000万度低浓度瓦斯电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7.8万吨。
资产总额由153.3亿元增长到1330亿元,五年增长了768%。2010年底,随着二期100万吨PVC生产装置的投产,公司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
连续两年进入亿吨级煤炭企业行列,继续保持了每两年翻一番的发展势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介绍说。2011年,陕煤化集团按照集团发展多元化,产业运营专业化的思路,加快企业内部改制重组步伐,在已完成建筑施工、重工装备专业化重组的基础上,又先后组建了生态水泥、管道物流、技术研究院、实业集团、物资集团和化工事业部等专业化板块公司,形成了专业化管理为主、区域化管理为辅的大集团体制,更加有利于产业链条的联结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合理的产业布局,使陕煤化集团不但提高了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形成较大规模优势,而且整合了相关技术、人才等发展资源,提升了发展实力,各个板块的交叉进入,优势互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优越的平台。
我们在突出主业的同时,坚持多条腿走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布局发展多元产业。在成功发行公募票据的同时,集团的直接融资也取得重大突破,2011年7月,集团发行了50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成为全国首家利用这一最新融资工具实现融资的地方企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陕煤化集团煤炭产量由3082万吨,增长到10039万吨,跻身亿吨集团行列,五年增长了224%。煤矸石电厂产生的13万吨粉煤灰和炉渣被粉煤灰砖厂利用,形成了5000万块的产能,产值逾3000万元。
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陕煤化集团成立以后,迅速启动超过70个重点建设项目,这些工作所需资金近800亿元。科技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所依、发展后劲所在、前途命运所系,未来几年,我们要把陕煤化集团打造成为具有自主技术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用科技创新作引擎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相关文章
- 乌鲁木齐航空获得民航新疆客舱队伍“职业健康 安全飞行”运动会第一名
- 世界首例大断面矩形曲线顶管工程开始顶进
- 西安中铁丝路总部交付
- 甘肃空管分局杨忠副局长一行赴嘉峪关机场进行业务交流
- 南沙港近洋码头工程通过验收
- 中铁二院陈克坚入围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50名人选名单
- 南昌机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正式获批
- 中国中铁党委召开第一批主题教育评估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
- 珠海空管站开展“站长书记与技保一线职工面对面”座谈会
- 中铁黑龙滩“开路先锋国际教育营地”落成
- 美国情报局称已收到近400份“不明航空现象”报告
- 伊宁机场空管安全管理体系(SMS)外审圆满完成
- 广西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召开特情检查单审议会
- 井冈山机场协助春秋航空换轮
- 中国中铁党委召开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
- 国内最大吨位非对称T型刚构桥成功转体